内容产品千千万,只有打造好了内容差异,才有可能在当前的内容红海中找到些许突围的机会。那么,如何打造内容差异性呢?本文作者将从内容和用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做内容产品(特别是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产品的内容差异,如何打造内容的差异性?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内容差异性的定位,从而在当前的内容红海中找到些许突围的机会。
文前思考:
给你B站、小红书这俩当红内容型产品,请试着说明两者的内容差异?你会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暂停,思考1分钟)。
内容型产品涉及到两个用户主体:创作型用户和消费型用户,通过内容把这两者进行衔接。因此我尝试通过用户/内容这两个角度对内容解析框架进行定义。
一、内容
一个产品的内容定位,可以从内容形式、长度、深度、类型、领域几个角度来阐述。
内容形式一般分为图文、视频、音频,或以上几种类型的组合;
根据内容长度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长图文、短文本、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等;
内容深度是指内容的门槛度,越深度的内容专业度越高,创作难度和消费难度越大。对于大部分平台来说,深度内容和消遣内容都需要有,只是这两者的浓度配比会极大影响产品所对应的目标用户和用户消费的期待值;
内容类型,主要为内容表达方式和表达目的,如种草、知识传递、生活记录,不同的内容类型本身也会影响内容深度,如记录类内容就很难同步具备高深度;
内容领域上,一般起步阶段会定位在比较窄的垂直领域,大平台为了持续获得用户增长也会不断增加内容覆盖面,如b站,目前ACG、财经、教育、人文、旅游、美食、美妆全方位涉及。当然不同产品间也会有不同的重点领域作为侧重,以试图打造内容护城河。但是在“人人都是博主”的当下,少有创作者会把内容仅发布在单个平台,也就形成了内容没有绝对城墙,而平台则利用流量分配去吸引其目标内容,阻隔劣质内容(内容是否优质跟平台的定位相关,如快手的流量内容大概率不被b站所认可)。
针对以上,我们就可以大致梳理出两个产品在内容方面的差异。这样,整体就有了对两个APP对大致概念。
二、用户
1. 创作者
从创作群体、创作难度、创作风格、创作频率、创作风格等角度,我们可以窥见在不同对内容特性下,创作者对创作表现。
创作群体主要指平台主体的创作对象,是专业生产者还是普通用户,是学生为主还是白领为多,这也是一个配比的关系。
创作难度指创作一篇内容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整体来说b站的创作难度肯定是要高于小红书的(这也跟小红书记录生活的产品理念相关,无形降低了大家分享的心理压力,小红书的用户也因此形成了比较包容的状态;而b站的创作者相对比较专业)。
创作频率即创作者的创作频率,与创作难度相关,比如B站的大多是周更/三天更,而小红书日更的博主会比较普遍。
创作风格即用户表达内容的方式,有风趣解构、有娓娓道来,不同的博主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这个形式也是会根据平台会做一定对应的。
2. 消费者
消费者这边只提消费方式、互动方式这两个点吧,消费主要是单屏和双屏,互动方式目前来看都差不多,只有B站的一键三连打出了自己的优势。
上述整体框架见这里噢~
定位清楚一个产品的内容形态,才算是划清了这个产品的行驶航向,否则,怎么去做突围,凭什么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从内容巨头手中抢夺甚至几分钟的用户时间,没有绝对的内容壁垒,只能围绕这些点去做组合/缩放。如果你在做一个APP,可以针对你的目标用户,在以上几个方面去思考你的产品的内容定位。内容和产品玩法一起组合了一个APP,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决定了产品的生死。
最后留一个小思考,可以按照上面的框架,去对比下市面上的其他内容产品。
本文由 @汪仔0717 原创发布
根据二〇〇二年一月一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2959411445@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完美源码 » 如何打造内容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