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秋叶、秦阳、陈慧敏三位老师的直播分享。三位老师均有着丰富社群实战经验,而且所运营的社群也都裂变到全国范围。
一、需不需要建社群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社群可能有千千万万个,然而很多社群并不是真正的社群。一个真正的社群必须要有同好,要有一个结构,要能在这个结构上形成稳定的运营,然后再形成良好的输出,最后给大家一个可以复制的框架。但是很多社群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曾和很多做企业社群的探讨过,大家做社群往往犯了很大的一个错误:总觉得别人的社群做成功了,我们的企业就需要做社群。
但实际上在做社群运营的时候我们是有三种选择。第一,我们自己建一个社群;第二,我们可以包养一个社群;第三,我们可以打入一个社群。很多人在建立社群之前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到底需不需要建一个社群。从而导致很多社群根本不具有变现价值。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一位卖土鸡的朋友,他问我一个问题:我可不可以做一个社群。然后群里一起讨论土鸡怎么养,怎么做,怎么吃。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社群可以做么?土鸡有很多种吃法,按道理来说每一种吃法都可以写一篇文章,而且万一出现了一个爆款呢。看起来似乎有不错的前景啊。
但是围绕着吃鸡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建立一个社群呢,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在一起建一个社群首先要有同好,共同的爱好。我们可能都爱吃鸡,但是假如我们每天都在聊每一只鸡怎么做和怎么吃,这样大家能持续多久呢,我觉得没有几天就玩不下去了。很多社群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群成员没有能够长期一起交流的话题。
他以为他的社群可以让大家固化的长期分享,可是他做不到。那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并不一定要去建一个社群,他可以到当地各种美食达人的群体中,多结实一些群体氛围非常好的达人,慢慢的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养鸡吃鸡的达人,这样你就可以说拥有了美食圈中的社群。
二、社群需要什么样的群规
我们做社群就是要找到共同的爱好,是不是在此之后我们就可以在一起相亲相爱了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社群第一个群规就是不要灌水。相信大家也会成同意这句话,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经常玩的社群,对我们有吸引力的群有几个是不灌水呢。
这就要反过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组建了一个社群定了一个规矩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事情。为什么要在一个社群里咬定这么多的规矩,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在一个群里除了不能发广告和人身攻击之外,其他的事情在一个好的社群往往都是可以包容的。其实在社群内每个人都分享好玩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是在刷屏,但是可能没有人会讨厌,那么这个群就可称之为一个优质的社群。
很多微信群大家都守规矩,都听小助理的,不让说话就不说话。群成员之间没有互动,更没有连接,没有情感的交流。虽然这个群看起来规模很大,大家也很守规矩,但这个群很有可能已经死掉了。死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一些群规阻止了群成员的之间的互相连接,互相勾搭。一个美好的社群应该是群成员之间无障碍的交流,但是有几个社群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现在大城市的人为什么不愿回到老家继续生活。并不是老家现在没有超市,空调,网络。这些每个地方都有了。但是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在大城市每天都能得到超大的信息量,而在老家很难得到如此规模的信息量。除了打麻将时能了解一下左邻右舍的之间的琐事,几乎没有任何的信息来源。
而一个人在信息量很大的环境待过后,他就很难再回到信息量小的环境下生活。那么明白这一点就应该懂得一个人在群里灌不灌水不是关键,而是在这个群里面分享的是多元化的不同方向的内容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同质化的小事。假如两个人分享的是一个好的工具,一篇好的文章,一个情感的困惑,甚至可能分享职场困惑或者一个精美的照片。在这样的群里面大家每天看到的是一个新的世界,每天都能感到世界的精彩。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感觉到这个群真棒,因为他给了你一个精彩的世界。而很多群规把我们分享和交流,这种提供多元化的可能性挡掉了。所以说为什么很多群规叫伪群规呢,就是因为它并没有创造群里面一个分享交流的文化。好的群规不应该告诉群里不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一种文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社群是不合格的。
三、社群营销到底是在做什么
包含社群营销在内的网络营销本质上是在做什么,我认为是在做容器。能够直接变现的是强容器,需要间接变现的是弱容器。什么是弱容器,比如说微博,不管你有多少万粉丝,本质上都是一个导购路径。你想卖一个东西,你就要写一篇软文,所以这是一个间接性的。可能有的APP能够实现直接的买买买,但是APP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说最好的强容器还是社群。
弱容器是很难做口碑的。一个博主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在用户眼里也是在做广告,你是为了卖自己的东西啊。但是如果在强容器中,比如社群内,成员买的东西,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产品的交流,都是最真实的口碑,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再加上群体效应会造成冲动性的消费。这就是社群内的复购率会很高的原因。
如果明白了社群是一个容器,那还是不是必须要自己去建设群呢。如果你知道有一个社群里云集很多你需要的精准用户,那你直接包下这个社群不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别人群里做了一个分享,很多人找你去购买,这样只要有人不就可以了。就像之前说过,社群不一定非要自建,关键要想明白通过社群要达成什么样的转化模式。建群不是目的,自己想通过社群得到什么,达成商业模式才是目的。并不是说要做社群就要自己建立,自己运营,自己导购。你也可以直接打入别人的社群去做。所以说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通过社群做什么。
四、社群如何从免费到收费
很多社群根本没有变现,因为它根本没有想好怎么变现。是不是把很多人放在一起,他们都喜欢同一件事情就能挣钱?世界上没有这么简单的事情,社群之所以能够变现,往往是因为有意识的引导成员明白哪些是要付费的。
积累口碑。社群早期都是免费分享。大家那个时候也没有收费的意识。但是现金流会帮助社群走得更长远。在开始收费运营后,认真的积累口碑。因为如果只是收钱,没有做好相对应的服务,那么很可能,这就是一刀收割,以后就没有了。每次活动开始前,都要把整个项目分工,并策划每个能够做线上传播的时间点,活动中不断跟踪反馈,活动后复盘总结。慢慢的就会发现社群中很多成员都是反复购买的真爱用户。
风险管理 。从免费到付费过渡的时候,可以先小范围试错来控制风险。比如在一些训练营中,定价和招募规模不会一下子拉得特别高。定价越高,学员的期待值是越高的。人数越多,运营难度也是越大的。如果跟讲师是第一次合作,还没有磨合过,那么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就应该把第一期做小一点,把各个流程梳理优化标准化,等到第二期第三期再逐步提高价格和招募人数。而且为了控制导师的讲课质量,还需要和导师一起磨课,根据导师的讲课内容,设计运营环节和学员奖励。这样在提高满意度的同时能提前把控自己能预计到的各种风险。
精力分配。当决定从免费到收费过渡的时候,免费和收费要有重点的并行。把团队精力重心放在收费部分,因为收费意味着要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但是免费的部分不会立马截断,让过渡更加平稳。包括人员的分配,也会做相应的调整。
社群从无到有的运营不会一帆风顺,但关键节点的处理一定要牢牢把握住。
根据二〇〇二年一月一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本网站所有发布的源码、软件和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各大资源网站整理而来,仅供功能验证和学习研究使用。
所有资源的文字介绍均为网络转载,本站不保证相关内容真实可信,同时不保证所有资源100%无错可用,也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介意勿下。
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一切关于该资源的商业行为与本站无关。
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源码,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犯你的版合法权益,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2959411445@qq.com),本站将立即改正。
本声明为本站所有资源最终声明,所有与本声明不符的表述均以本声明内容为准。
完美源码 » 150幂:从建群到变现,社群发展的四个节点你真的想清楚了吗?